- 您現(xiàn)在的位置: 盤錦無痛人流醫(yī)院 > 婦科炎癥 > 陰道炎 >
婦科醫(yī)生談中醫(yī)治療陰道炎
- 中藥治霉菌性陰炎
- 霉菌性陰炎癥狀是哪些
- 霉菌性陰道炎怎么治效果好
- 霉菌性陰道炎用什么藥
- 患有霉菌性陰道炎用什么藥
- 陰道炎的最新治療
- 細菌性陰道炎吃什么藥好
- 霉菌性陰道炎怎么治效果比較好
- 霉菌性陰道炎治療怎么進行
- 霉菌性陰炎癥狀都有哪些
- 霉菌性陰道炎怎么治比較好
- 陰道炎的最新治療法
中醫(yī)治療陰道炎是其有效療法之一,對于輕度陰道炎有不錯的療效。如果考慮用中醫(yī)治療陰道炎的話,大家可以簡單了解一下相關知識。至于是否選擇中醫(yī)治療陰道炎要看具體情況。
大多數(shù)人認為,中醫(yī)一般治療功能性疾病療效較好,但凡遇有細菌感染之類便非西醫(yī)莫屬。然中醫(yī)發(fā)展浩浩幾千年,竟不能醫(yī)?
陰道炎,常見的是霉菌感染和細菌感染引起,然極少聽聞中醫(yī)中藥或針灸推拿治之者,何以使然?尤其是其發(fā)病特點,中醫(yī)鮮有知之甚詳者。
中醫(yī)治療陰道炎從整體出發(fā),或清利濕熱,或健脾化濕,或補益肝腎,或疏肝健脾,配以殺蟲止癢;在內(nèi)治的同時,結合外治法,內(nèi)外合治,臨床療效良好,無明顯不良副作用。目前由于外治藥物直接作用于患病部位,針對性強,而且藥物吸收迅速,對機體內(nèi)環(huán)境干擾少,奏效快捷,是一種非創(chuàng)傷治療方式,操作簡單。
下面盤錦人流網(wǎng)婦科專家介紹中醫(yī)治療陰道炎的具體辦法。
治法除清熱滲濕殺蟲外,又當滋肝養(yǎng)血,補助脾土,養(yǎng)陰燥濕。 本病的治療主要根據(jù)證候表現(xiàn)特點,進行辨證施治。滴蟲性陰道炎主要表現(xiàn)為外陰瘙癢灼痛,坐臥不寧,帶下量多,色黃如膿,有泡沫或夾雜血絲等。其癥狀歸屬多與肝、脾兩臟有關,治序上以調(diào)理肝脾的功能為主,結合其他表現(xiàn)進行認證及遣方用藥。以外陰瘙癢癥狀明顯者,應以清泄肝熱利濕殺蟲止癢為主要治法,佐以止帶;如以帶下表現(xiàn)突出者,則應清熱利濕止帶為主,佐以止癢。同時,要注意“治外必本諸內(nèi)”的原則,于用內(nèi)服與外治,整體與局部相結合,進行施治,在口服藥物治療的同時,重視局部治療,如熏洗、外搽,或陰道坐藥,內(nèi)外合治,方能奏效。
一、辯證選方
l.濕熱蘊結
治法:清熱除濕,殺蟲止癢。
方藥:①內(nèi)服藥:龍膽瀉肝湯加味。龍膽草30g,柴胡15g,桅子15g,黃芩15g,生地20g,甘草15g,澤瀉15g,木通15g,車前于15g,當歸10g。若大便秘結者加大黃10g;陰癢劇烈者加白鮮皮15g,貫眾10g,川楝10g,鶴虱10g。②外洗藥:黃柏30g,苦參30g,蛇床子30g,明礬15g,白芷15g。煎湯坐浴。
2.感染蟲淫
治法:殺蟲止癢佐以清熱利濕。
方藥:①內(nèi)服藥:龍膽瀉肝湯加味。(詳見濕熱蘊結;)②外洗方:蛇床子30g,白鮮皮30g,苦參30g,花椒30g,百部30g,明礬30g。煎湯坐治,若明部紅腫疼痛者可加野菊花20g,紫花地丁20g,紫草20g。
二、專方驗方
l、決明子30g。煮沸15分鐘,坐浴,每次15~20分鐘,10天為一療程。
2.三黃粉:黃連60g,黃芩60g,黃柏60g,紫草根60g,枯礬12g,去水硼砂120g,冰片2g。烘干研碎過 120目篩,混勻密封備用。用時0.1%高錳酸鉀沖洗陰道后取三黃粉 2g撒布外陰、陰道,每日一次,5~7天一療程。
中藥:
1.婦寧栓:清熱利濕止帶。外用,每晚睡前洗凈陰道,將栓劑一枚送入陰道深部,隔日1枚,連用7天1療程。
2.紙型止癢劑;藥物衛(wèi)生紙,外用。每日一張貼于內(nèi)褲。用時忌食辛辣。
細菌性陰道炎:
中醫(yī)內(nèi)治:中醫(yī)治療細菌性陰道病主要是根據(jù)辨證施治的原理,按照不同的臨床表現(xiàn),將其分為肝經(jīng)濕熱證和脾濕下注證兩型予以辨證施治。
(1)肝經(jīng)濕熱證:白帶色灰或色青灰,有惡臭味,或伴有外陰瘙癢,常有口苦、口渴、氣急、心煩、舌紅、苔黃、脈弦滑。這是由于肝膽濕熱下注,濕熱毒邪流注于肝脈,故白帶色灰或色青灰,有惡臭味,或伴有外陰瘙癢。口苦、口渴、氣急、心煩、舌紅、苔黃、脈弦滑均為肝膽濕熱之候。治療宜清瀉肝膽濕熱。常用方藥為龍膽瀉肝湯加減。
方藥:龍膽草10g黃芩10g柴胡10g梔子10g車前子10g澤瀉10g木通10g當歸10g生地15g淡竹葉10g生甘草6g
用法:每日一劑,水煎后混合藥液,早晚分服。
方解:方中以龍膽草、黃芩、柴胡、梔子清瀉肝膽濕熱,車前子、澤瀉、木通清熱利濕,當歸、生地滋陰清熱、活血化瘀,淡竹葉、生甘草清心降火、調(diào)和諸藥,全方共奏清瀉肝膽濕熱之效。如白帶惡臭者,加入蒲公英、白花蛇舌草各30g;外陰瘙癢者,加入苦參10g,地膚子25g。
(2)脾濕下注證:白帶質(zhì)稀,量多,納差,乏力,脈虛,舌淡。這是由于脾氣不足,脾不運濕,濕邪下注,故白帶質(zhì)稀,量多。納差、乏力、脈虛、舌淡均為脾氣不足之候。治療宜健脾利濕。方藥宜參苓白術散加減。
方藥:黨參10g白術10g茯苓20g白扁豆30g薏苡仁30g敗醬草30g
用法:每日一劑,水煎后混合藥液,早晚分服。
方解:方中以黨參健脾益氣,白術、茯苓、白扁豆、薏苡仁健脾利濕,敗醬草解毒化濁,全方共奏健脾利濕之效。伴有血虛者,加入當歸10g,雞血藤30g;白帶量多者,加入芥穗炭10g,炒蒼術10g。
溫馨提示:了解更多健康信息,請點擊右邊浮動框與在線醫(yī)生進行一對 一的交流,盤錦人流網(wǎng)祝您健康。 返回首頁
上一篇:女人陰道炎治療的具體方法
下一篇:中醫(yī)治療陰道炎應找對病因

